十年扬帆拓丝路,处处繁华满目新。2023年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周年,中国中铁作为最早“走出去”的中国企业,积极投身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为沿线国家建成交付了一大批地标建筑、民生工程等优质公共产品,助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,从远景转变为现实。
值此十周年之际,中国中铁官方微信特开设《逐梦·一带一路》专栏,聚焦海外重点工程建设,回顾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卓越成就,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弘扬“开路先锋”精神,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为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!
4月13日8点08分
中老铁路首趟国际客运列车
D887次旅客列车从昆明南发车
开往老挝万象
从今天起
中老铁路将从昆明南、万象站
双向对开国际旅客列车
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
这是一条品质之路
这是一条生态之路
2020年春,一群野生亚洲象游弋在中老边境,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出发,一路向北旅行,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。亚洲象能够悠然自得地生活、迁徙,这与中老铁路的生态建设、绿色建设密不可分。
为保护珍稀动物亚洲象,中老铁路在项目早期设计过程中,就将保护好亚洲象的家园列为重大生态课题。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在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协同下,调查了亚洲象的分布和迁徙通道,综合分析亚洲象的生活习性,最终选择延长隧道、以桥代路、直接下穿野象谷自然保护区的方案,避开亚洲象主要栖息活动区域,同时还专门修建了数十公里的野象防护栏,保护了亚洲象生活环境的“原生态”,将工程对亚洲象生活及迁徙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此外,中国中铁各参建单位在项目建设中始终严格贯彻环境保护要求,坚持做到环保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。例如,在桥梁桩基施工中,对产生的泥浆、钻渣和污水等,采用专业设备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,对施工场地、便道及时洒水抑尘,对取弃土场进行复垦复耕。建设者通过系列措施避免了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,最大限度地减少沿线民众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干扰,赢得当地民众和政府的赞许。
这是一条希望之路
中老铁路开通至今已安全运行1年多时间,为沿线民众提供了优质的乘车服务,这些都离开不铁路运维人员的辛勤付出。时至今日,作为全线多座站房的承建单位,中铁建工集团仍有12名员工坚守在老挝,负责磨丁站等站房的维保工作。
其中,一位名叫焦鹏博的维保小组成员用切身经历,讲述了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变化。2022年11月28日早晨,焦鹏博的老挝籍爱人突发疾病,在纳磨当地医院就诊后,却因医疗条件有限,必须转到万象的国际医院做手术。焦鹏博随即购买了纳磨到万象的火车票,于当晚抵达万象并及时办理了入院手续,顺利完成了第二天的手术。“在火车上,我爱人疼得直冒汗却不忘说道‘如果没有中老铁路,从纳磨到万象开车最少要2天时间,而现在只要不到5个小时,真的难以置信。’我想这一定是我作为参建者此生最大的骄傲。”回忆起当时的场景,焦鹏博仍然感慨万千。
中老铁路的开通在切实改善老挝人民出行条件的同时,也推动了老挝资源开发,促进了沿线各类产业扩能升级,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。在中铁二局参建的400万吨/年光卤石采矿及50万吨/年氯化钾加工项目施工现场,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。据悉,该项目采用新技术降低钾肥的综合生产成本,有力提升老挝钾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,实现老挝钾盐矿的绿色安全高效开发利用。
截至4月9日
中老铁路累计发送
旅客1393万人次、货物1838万吨
其中跨境货物359万吨
为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黄金大通道
中老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