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页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详情页

逐梦·一带一路丨首次!中老铁路开行国际旅客列车

时间: 2023年04月13日   

十年扬帆拓丝路,处处繁华满目新。2023年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周年,中国中铁作为最早“走出去”的中国企业,积极投身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为沿线国家建成交付了一大批地标建筑、民生工程等优质公共产品,助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,从远景转变为现实。

值此十周年之际,中国中铁官方微信特开设《逐梦·一带一路》专栏,聚焦海外重点工程建设回顾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卓越成就,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扬“开路先锋”精神,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为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

4月13日8点08分

中老铁路首趟国际客运列车

D887次旅客列车从昆明南发车

开往老挝万象

 从今天起

中老铁路将从昆明南、万象站

双向对开国际旅客列车

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

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,南至老挝首都万象,全长1035公里,是第一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,采用中国标准、中老合作建设运营,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项目,也是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老挝“变陆锁国为陆联国”战略对接项目。
作为中老铁路建设的主力军,中国中铁负责全线勘察设计、全线电气化施工、全线铺轨以及关键性工程建设任务。施工期间,中国中铁集结优势资源,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,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,发挥在西南地区复杂地质环境修建山区铁路的经验优势,科学组织、统筹规划,高标准、高质量完成了工程建设。

这是一条品质之路

中老铁路穿三山、跨四水,地形起伏剧烈、山高谷深,沿线地质结构复杂,具有高地热、高地应力、高地震烈等特点,修建难度极大,素有“地质博物馆”之称针对项目特殊的地形、地质条件,建设者们组织开展了系列科技攻关,新建712公里的隧道、桥梁,成功跨越了山川阻隔。

中老铁路新建桥梁301座,其中尤以中铁四局承建的元江特大桥最为特别。大桥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,全长为832.2米,有4个桥墩,其中最高的3号桥墩达154米,相当于54层楼房的高度,为世界同类铁路桥梁第一高墩。同时,大桥主桥采用变桁高上承式连续钢桁梁结构,249米的主跨创下了同类型桥梁世界第一。如今,“绿巨人”穿梭于红桥之上,已经成为中老铁路沿线靓丽的风景之一。

“一隧连两国”,赋予了友谊隧道更多的关注和内涵。友谊隧道位于中老边境,是连接中国和老挝的跨境隧道,全长约9595米,其中约1.4公里穿越盐岩,局部段含盐量高达80%以上。盐岩具有易溶性、强腐蚀性、蠕变性等特殊工程特性,对于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均属国内外罕见。中铁二局经过研究确定了“注浆堵水、全包防水、圆形多层结构、强化材料防腐”的施工方案,同时研制多项盐岩隧道专用设备,最终攻克盐岩地质这一世界难题。

这是一条生态之路

2020年春,一群野生亚洲象游弋在中老边境,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出发,一路向北旅行,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。亚洲象能够悠然自得地生活、迁徙,这与中老铁路的生态建设、绿色建设密不可分。

为保护珍稀动物亚洲象,中老铁路在项目早期设计过程中,就将保护好亚洲象的家园列为重大生态课题。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在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协同下,调查了亚洲象的分布和迁徙通道,综合分析亚洲象的生活习性,最终选择延长隧道、以桥代路、直接下穿野象谷自然保护区的方案,避开亚洲象主要栖息活动区域,同时还专门修建了数十公里的野象防护栏,保护了亚洲象生活环境的“原生态”,将工程对亚洲象生活及迁徙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
此外,中国中铁各参建单位在项目建设中始终严格贯彻环境保护要求,坚持做到环保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。例如,在桥梁桩基施工中,对产生的泥浆、钻渣和污水等,采用专业设备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,对施工场地、便道及时洒水抑尘,对取弃土场进行复垦复耕。建设者通过系列措施避免了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,最大限度地减少沿线民众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干扰,赢得当地民众和政府的赞许。

这是一条希望之路

中老铁路开通至今已安全运行1年多时间,为沿线民众提供了优质的乘车服务,这些都离开不铁路运维人员的辛勤付出。时至今日,作为全线多座站房的承建单位,中铁建工集团仍有12名员工坚守在老挝,负责磨丁站等站房的维保工作。

其中,一位名叫焦鹏博的维保小组成员用切身经历,讲述了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变化。2022年11月28日早晨,焦鹏博的老挝籍爱人突发疾病,在纳磨当地医院就诊后,却因医疗条件有限,必须转到万象的国际医院做手术。焦鹏博随即购买了纳磨到万象的火车票,于当晚抵达万象并及时办理了入院手续,顺利完成了第二天的手术。“在火车上,我爱人疼得直冒汗却不忘说道‘如果没有中老铁路,从纳磨到万象开车最少要2天时间,而现在只要不到5个小时,真的难以置信。’我想这一定是我作为参建者此生最大的骄傲。”回忆起当时的场景,焦鹏博仍然感慨万千。

中老铁路的开通在切实改善老挝人民出行条件的同时,也推动了老挝资源开发促进了沿线各类产业扩能升级,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。在中铁二局参建的400万吨/年光卤石采矿及50万吨/年氯化钾加工项目施工现场,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。据悉,该项目采用新技术降低钾肥的综合生产成本,有力提升老挝钾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,实现老挝钾盐矿的绿色安全高效开发利用。

至4月9日

中老铁路累计发送

旅客1393万人次、货物1838万吨

其中跨境货物359万吨

为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黄金大通道

中老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